高血脂症,医学上称为血脂异常,指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异常,主要包括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、甘油三酯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。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,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,这是一种典型的时代病和富贵病。年关来临,人们的饮食脂肪含量日益增多,需要更多关注血脂指数。
血脂异常:从营养不良到“时代病”的转变
近二十年来,物质生活的提高使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运动少了、吃得多了,导致营养过剩,出现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症等疾病,可以说这些都是“时代病”。
在西方国家,高血脂症是一项非常受重视的疾病,而在国内,高血脂症常常不为人们所重视。直到近年来,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人群越来越多,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,血脂异常的问题才被提到了治疗日程之上。
怎样知道自己有没有血脂异常?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肥胖,一般做血脂化验就可知道。常规检验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、甘油三脂等。初期阶段的高血脂症是没有明显症状的,但是它与动脉硬化紧密相连,它带来的动脉硬化引起的供血不足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才会出现症状。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所以,人们常常忽视早期高血脂的问题。
关键指标: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数
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是胆固醇在血液中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“坏”胆固醇,因为LDL-C水平升高会增加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性。临床研究已证实,真正引起动脉硬化的就是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“捣蛋”。
长期血脂高,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,会引起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等,表现为心绞痛、心肌梗死、脑卒中和间歇性跛行(肢体活动后疼痛)。高血脂的危害对身体是不明显的、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。早期多数人没有症状,这也是很多人不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原因。
在药物治疗中,也是依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指标为准则。LDL-C越高,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就越高,一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数控制在2.6mmol/L以下为宜。
消除错觉:注意饮食年底查血脂指数
许多人认为肥胖者一定会有高血脂症,而不肥胖人群则与高血脂症没有关系。其实不然,有些肥胖者BMI(身体质量指数)超过了正常标准,但他的脂类代谢功能很好,那么血脂指标就有可能是正常的。然而,到了后期,当其到了一定的年龄,同样会因为肥胖引发糖尿病、心血管等问题。同理,不肥胖的人群也会有高血脂的问题,如果他本身的脂类代谢功能较弱,就会产生血脂异常。
医生建议,针对40岁以下、没有慢性疾病的人群,可一年查一次血脂指数,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则需半年或根据病情的发展而进行定期检查。另外,无论是老年人,还是年轻人,饮食应尽量有所控制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