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,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,曾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: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长之至,故曰“冬至”。
中医认为“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”,所以认为这天是进补的最佳时间。潮汕地区有很多人也选择在冬至这一天进补。汕头市中医院内一科主任医生陈超提醒市民,冬至进补大有学问:
一、分清体质:人的体质有阴阳寒热之别,脏腑气血的盛衰千差万别,因此进补方案需因体质制宜、因病制宜。儿童要有助发育、益智;老人要增强体力,抗衰老:妇女要补血;男子要益精等;
二、进补前先调脾胃:先为调补“开路”,“调”是调理,是中医用来调整、消除人体某些失常的方法,使用范围较广,如调气、调血、调经、调和肝胃、调和阴阳等;
三、用药禁忌须牢记:在服用进补的膏方时,应防止引起不良反应。以下三种情况较常见:1、有气滞的人,服人参、党参、黄芪等补气药后,出现头晕头涨、胸闷、腹胀、食欲不振等,可饮些浓茶,或吃些萝卜、陈皮等食品,或服用保和丸,严重者可用中药莱服子9克煎水服。2、服用龟板、鳖甲、地黄、阿胶等滋阴药后,出现中上腹闷胀、胃口不好、恶心、身重困倦、舌苔粘腻等症状,可用一些醒胃化湿消导的药,如陈皮、佛手片、白豆蔻、砂仁、山楂、神曲等煎服。3、如果服温阳药,如鹿茸、高丽参(红参)、附子、牛鞭子、狗肾等补品,出现升火、烦躁、失眠、血压升高、口干口苦、大便干结等症状时,可用一些养阴泻火的药物来纠正,如知柏地黄丸等。
|